值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厦大人“四种精神”之际,yl7703永利于10月29日19:00特邀人文学院退休教授、厦大“四种精神”老教授宣讲团主讲成员郭启宗老师,在成智楼108教室给大家带来嘉庚精神讲座。 作为资深的陈嘉庚研究专家,郭老师用朴实的语言简单而到位地描述了陈嘉庚捐资办学的爱国一生。陈嘉庚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874年—1903年,居家求学,初涉经商。陈嘉庚出生于集美,当时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日本占领台湾,威胁中国,而郑成功在厦门金门屯兵抗击荷兰的故事从小就激励着陈嘉庚。陈嘉庚随着父亲在新加坡经商,在此期间他勤快踏实肯干,先后经营了米店、旅馆、菠萝罐头厂,深得父亲的器重。
1937年—1949年,抗日救亡,迎接解放。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陈嘉庚当选为南侨总会主席,带领着一千多万华侨,抗日救亡,并前往延安拜会毛泽东等人。由于遭受日本的打击,陈嘉庚不得不前往印尼爪洼岛避难三年,期间写就了《南侨回忆录》,这是一本华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经典著作。日本投降后,陈嘉庚回到新加坡,受到了热烈欢迎。在“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上,毛泽东还送来了“民族精神,华侨旗帜”的美誉。1949年,陈嘉庚参加了政协会议,出席了开国大典。 1950年—1961年,回国定居。在此期间,陈嘉庚考察了祖国许多地方,写就了《新中国考察观感》,并筹办了许多事情,如建设建南楼群,建设鹰厦铁路,建设华侨博物院,等等。 1961年陈嘉庚在北京逝世。为纪念陈嘉庚先生毕生倾资助学的巨大贡献,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第2963号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 郭老师的讲座让同学们在宏观的时间跨度上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陈嘉庚的事迹和精神,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厦大人“四种精神”的含义。此次讲座也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 研究生团总支组织部 柯常达
图/ 研究生团总支宣传部 李海飞